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
深度关注|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
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,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

调查护工荒:失能老人4000万 千万护工缺口如何补?

发布时间:2016-07-22  来源:新华网  字体大小[ ]

  原标题:新华调查:失能老人4000万 千万护工缺口如何补?

 

  新华社济南7月21日电(记者邵琨)多地养老院遭遇护工荒,一个护工照顾7个老人,护工以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为主,缺乏护理技能,智能手机不会用……护工短缺、专业护理技能低的背后是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。

  截至2015年,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.2亿,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突破4000万。但承担养老服务主力的民营养老机构却面临护工短缺的尴尬,不仅专业护工缺乏,满足日常照料都人手紧张。专家认为,养老是一门科学,不能粗放管理,如何更好地“养”老人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。

  招工几多难,1人护理6人

 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5年对上海民办养老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,有92%的民办养老院遭遇招工难题,有10.4%的养老机构反映,护理人员不足开始影响机构运转,有55.2%的养老机构表示人手较为紧张。

 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人口大省山东。在济南燕柳老年公寓里,10个护工承担着60多个老人的护理工作。负责人黄小川说,开业之初的时候,想招聘院校毕业有基本护理技能的,但实际上,“因为工作环境、工作性质、工资待遇等,根本不愿意来。”

  留下来的护工不仅缺乏专业技能,而且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。燕柳老年公寓护工于艾芳说,晚上值班从零点开始,每一小时就巡查一次,每两个小时给老人翻身一次。“60多个老人,巡查、翻身一遍下来大约一个小时。晚上没法睡觉。”护工常常扭伤腰,扳伤手指。有时还被家属责备。有的老人自己无法控制食量,不知道饱、饿,吃饭能撑到吐,他们的食量全由护理员掌握。但他们有时会给家属“告状”说没吃饱,护工常被家属责备,心里很委屈。

  按国际惯例,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,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大约在1000万人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护工以40多岁、50多岁的农村进城务工妇女为主。她们普遍学历低,缺乏专业护理技能,有些甚至是半文盲,即使参加培训,也拿不到国家要求的上岗资格证。而且,超过50岁的连参加培训的资格都没有。

  低学历、缺专业技能的护理已影响到了服务质量。燕柳老年公寓里有智能健康设备,老人的血压、心率数据可以传输到手机APP上,家属可以随时看到老人的健康指标,但许多护工不会操作。黄小川说,“教也教不会,智能手机都不会用,更别说操作传输数据了。”

  养老护理人才流失严重

  虽然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大,但我国养老服务教育并未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。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以高职为主,中职和本科教育刚刚开始。中职高职衔接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衔接不畅。

  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进入养老机构工作,岗位流失率也较高。据统计,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,学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30%,第二年50%,第三年70%甚至更高。

  山东英才学院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李子豪说,在他的50多名同学当中,刚毕业选择从事养老工作的有10人左右。目前,包括自己在内还有3人在养老机构工作。有些毕业后压根就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,也有些在工作一段时间选择转行。

  不少民办养老机构亏损经营,无法用高工资吸引护工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全国有利润盈余的养老机构比例只有19.4%。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反映,养老行业是个投资回报特别慢的行业,六七年能回本就不错了,有不少坚持不到回本就关门了。

  院校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自己不认可民营养老机构的工作。济南幸福家园老年公寓负责人吴金亮说,公寓里的护工工资每月3000多块钱,还交纳社会保险,这在当地同行中已经算不错的了。但护工仍然觉得社会地位低。

  记者了解到,因为工作性质,不少护工平时不敢跟别人说自己的工作内容,护工吃饭的时候,常常被老人的大小便等各种状况打断,处理完常常也不想吃饭了。

  多管齐下缓解护工荒

 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,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,到2030年有望增至13万亿元。但前期投入高、利润低的产业特征让不少民资望而却步。今年3月,央行、民政部、银监会等五部门曾联合发文,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,并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。

  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出台政策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。如浙江省已采取“一院一地一中心”模式,以招收养老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为主,搭建中职、高职、本科学历教育“专业群”和贯通桥梁。山东省出台政策规定,对从事养老工作的本、专科和技工学院、高级技工毕业生,每人分别给予2万元、1.5万元的一次性从业补助。

  业内人士建议,对养老服务人才分类、分层、分阶段培养,对专业护工和普通护工加以区别。对照料老人日常起居的护理人员,只需判断出老人潜在的风险,并及时向医疗护理人员求助即可,民政部门给予免费培训;对医疗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,通过继续教育、高职院校,提高医护水平。

  工资待遇要让护工体会到职业认同感。专家建议,对一线护工给予一定的入职补贴。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评聘制度,打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职称互认通道,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护理技能的院校毕业生进入到养老服务业。

法制中国网摘编崯嶧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